医扁鹊见秦武王
《战国策》〔先秦〕
医扁鹊见秦武王,武王示之病,扁鹊请除。左右曰:“君之病,在耳之前,目之下,除之未必已也,将使耳不聪,目不明。”君以告扁鹊。扁鹊怒而投其石:“君与知之者谋之,而与不知者败之,使此知秦国之政也,则君一举而亡国矣。”
译文及注释
译文
医生扁鹊去见秦武王,武王就将他的病情告知了扁鹊,扁鹊建议及早医治,可是国君的左右大臣说:“君王的病在耳朵的前面,眼睛的下面,医治的话未必能治好,还可能会使耳朵听不见,眼睛看不清。”武王把这话告诉了扁鹊,扁鹊听了很生气,把治病的石针一丢,说:“君王与懂得医术的人商量治病,又同不懂医道的人一道讨论不要治疗。假使用这种方法来管理秦国的政事,那么君王很快就要亡国了。”
注释
扁鹊:战国时名医,姓秦名越人,勃海郡(在今河北任丘县)人。学医于长桑君,医疗经验丰富,擅长各科,反对巫术治病。入秦后,太医令李醯自知不如,派人将他刺死。
示:给......
简析
此文通过扁鹊为秦武王治病的情节,揭示了决策智慧的重要性。扁鹊作为名医,请求为武王治病,却被不懂医术的侍从以臆测的风险劝阻。武王将侍从的话转告扁鹊,扁鹊愤而离去,并说若以此种方式治国,国家必将危亡。这则故事讽刺了无知者对专业意见的轻视,强调了在决策时应信赖专业人士,避免被外行误导;这不仅是对医疗决策的警示,更是对治国理政的深刻启示,强调了智慧与明智决策的重要性。
晏子谏齐景公
《晏子春秋》〔先秦〕
齐景公为高台,劳民。台成,又欲为钟。晏子谏曰:“君者,不以民之哀为乐。君不胜欲,既筑台矣,今复为钟,是重敛于民也,民必哀矣。夫敛民而以为乐,不详,非治国之道也。”景公乃止。
桃夭
诗经·国风·周南〔先秦〕
桃之夭夭,灼灼其华。之子于归,宜其室家。
桃之夭夭,有蕡其实。之子于归,宜其家室。
桃之夭夭,其叶蓁蓁。之子于归,宜其家人。
鲁侯养鸟
庄子〔先秦〕
昔者海鸟止于鲁郊,鲁侯御而觞之于庙。奏《九韶》以为乐,具太牢以为膳。鸟乃眩视忧悲,不敢食一脔,不敢饮一杯,三日而死。此以己养养鸟也,非以鸟养养鸟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