踏莎行·晚景
陈霆〔明代〕
流水孤村,荒城古道。槎牙老木乌鸢噪。夕阳倒影射疏林,江边一带芙蓉老。
风暝寒烟,天低衰草,登楼望极群峰小。欲将归信问行人,青山尽处行人少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流水环绕着孤寂的村落,荒城边古道蜿蜒延伸。枝干交错的老树上,乌鸦和老鹰发出噪响。夕阳的倒影投射在稀疏的树林间,江边成片的芙蓉花已悄然枯萎。
寒风中烟霭昏暗,天空低垂压着衰败的野草,登上高楼极目远望,群峰显得格外渺小。想向过往行人询问归家的音讯,却见青山尽头行人寥寥无几。
注释
槎牙:错杂不齐貌。
鸢:俗称鹞鹰。
芙蓉老:荷花凋残。
简析
词的上片写秋日傍晚的景色,点出词人当时所处之地,暗含贬臣的幽怨之情;下片写登楼所见及所感,化用前人诗意而独出机杼,触发万古迁客骚人最深沉、又最难以排遣的思乡之情。全词凄迷哀婉,愁思无限,于羁情中寓贬愁,景悲人亦悲,写尽了离别况味。
评解
此词题为《晚景》,写景多运化前人诗词中成句,流转自然一如己出,而创意不足。词中写登楼晚眺,周遭风景在目。
但诗人意不在赏玩秋光,而在问行人归信。不意“青山尽处行人少”,遂只得注目于远近风物。通篇委婉含蓄,耐人寻思。
陈霆
陈霆(约1477年-1550年),字声伯,号水南,浙江德清县人。明朝官员,学者。弘治十五年(1502年)中进士,官刑科给事中。为人耿直。正德元年(1506年),因上书弹劾张瑜,被其同党刘瑾陷害入狱。刘瑾被诛后,复官刑部主事,次年出任山西提学佥事。不久辞官回乡,隐居著述。著有《仙潭志》、《两山墨谈》、《水南稿》、《清山堂诗话》、《清山堂词话》等。 220篇诗文 5条名句
朱元璋画像
《菽园杂记》〔明代〕
明太祖朱元璋尝集画工写御容,多不称旨。有笔意逼真者,自以为必见赏,及进览,亦然。一工探知上意,稍于形似之外,加穆穆之容以进。上览之,甚喜,乃命写数本以赐诸王。盖上之意早有,而它工不能知也。
江行道中
袁中道〔明代〕
夜雪大作。时欲登舟至沙市,竟为雨雪所阻。然万竹中雪子敲戛,铮铮有声,暗窗红火,任意看数卷书,亦复有少趣。
自叹每有欲往,辄复不遂。然流行坎止,任之而已。鲁直所谓“无处不可寄一梦”也。
天霁。晨起登舟,入沙市。午间,黑云满江,斜风细雨大作。予推篷四顾:天然一幅烟江幛子!
班门弄斧
《古今谭概》〔明代〕
采石江头,李太白墓在焉。往来诗人,题咏殆遍。有客书一绝云:“采石江边一抔土,李白诗名耀千古;来的去的写两行,鲁班门前掉大斧。”亦确论也。